4月24日,江苏部分高校社会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我校顺利召开。江苏省教育厅监管与社教处处长殷雅竹、副处长张赟、二级主任科员谈成、苏州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(语言文字与继续教育处)干部刘恬,以及南京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扬州大学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、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、苏州市职业大学(苏州开放大学)、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。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世林、副院长沈晔及相关科室业务负责人参会。
会议伊始,殷雅竹指出本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服务社会职能,通过发挥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全省社会教育创新发展。
随后,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世林作主题为《服务新时代,引领新风尚全龄智学,构建苏州大学全民教育生态矩阵》的分享。他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定位是校院一体化发展模式,详细介绍了全民教育培训实践情况。学校紧抓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,形成了“普惠性+定制化”结合的课程矩阵,全面覆盖“To B + To C”多元学习场景。同时,学校在矩阵化宣传推广、资源融合、校院协同、多维学习生态的构建与运营、统一规范、制度保障、信息化管理流程等多方面发力,构建了全覆盖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。
会上,各高校围绕各自社会教育的开展情况、特色经验做法、取得成效、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作交流发言。针对社区教育、少儿教育、研学项目、银龄教育、夜校办学等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。
张赟肯定了高校社会教育工作的特色做法。他指出,高校申报社区教育特色品牌、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等项目的材料存在学术性太浓、不接地气等问题,希望高校进一步加强与社区教育机构的合作,防止工作脱节。
殷雅竹强调社会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建设教育强省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,也是解决人口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问题的关键核心。应积极采取多种举措,如搭建多元平台、创新体制机制、强化协同联动等,切实提升社会教育服务效能,以满足社会学习需求、助力经济发展、赋能社区治理。当前,省教育厅监管与社教处正在探索社会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,来推进全省社会教育工作。一是面向不同人群的服务共同体,精准聚焦“一老一小”、农村居民、新市民、特殊需求群体的学习需求,为其提供有针对性、高质量的教育服务。二是汇聚公共资源的协作共同体,广泛汇集并高效统筹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,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。三是探索运行机制的改革共同体,着力攻克当前社会教育领域在师资队伍建设、运行机制优化、数智化社会挑战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,激发社会教育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。此外,还需加强阵地品牌建设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、开展系统性宣传等。希望各高校积极参与,做知识服务的供应商、集成商、运营商,共同助力全省社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会议期间,调研组还实地考察了苏州大学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、苏州大学产业人才培训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。
(拟稿人:卢帆;校稿人:孙掌印;审稿人:缪世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