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校推出的夜校课程受到了市民朋友的喜爱,其中,非遗和传统文化类课程尤其受大家欢迎。课程旨在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精彩的课堂瞬间吧!
每逢周一晚上,苏大夜校课堂上都会传来悠扬宛转的昆曲曲调。昆曲课上,俞老师为大家讲授昆曲咬字、基本指法和步法,并演唱经典曲牌《皂罗袍》,一颦一笑间都透露着古典韵味。昆曲,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,它在2001年就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”。通过俞老师对昆曲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的讲解,学员们对昆曲这一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。

古琴课堂上,曹老师悠扬的琴声如泉水般流淌,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山水之间。她不仅示范了经典曲目,还详细介绍了古琴的起源、发展历程和演奏技巧,让学员们对古琴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
香道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。在课堂上,魏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香道的起源、发展和文化内涵。他表示,香道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焚香技艺,更是一种修身养性、感悟生活的方式。通过香道修习,可以让人心境宁静、身心和谐。课后,学员们表示,他们不仅了解了香道的技艺与文化内涵,更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放松与修身的方式。

宋式点茶起源不晚于唐末五代,流行于两宋。是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。点茶课教室内,李老师正在为学员们演示用茶筅击拂茶汤,她表示,当代很多年轻人都热爱茶文化,但是无处进行专业的学习,苏大夜校给了他们一个平台,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。

茶道课程同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课堂上,赵老师通过展示泡茶、品茶的技艺,让学员们领略到了茶道的优雅与内涵。在品茶的过程中,大家不仅感受到了茶香四溢,更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礼仪与修养。

烙画是用温度在三百至八百摄氏度的铁扦代笔,利用碳化原理,在竹木、丝绢、宣纸等材料上作画,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,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在非遗烙画课上,翟老师为学员带来了烙画的知识科普,随后依次走到学员身边,仔细地辅导大家练习线条的勾画。学员们也十分专注,伴随着空气中淡淡的烧焦味,一幅幅带着温度的图画在学员的笔下显现。

传统文化进高校,古韵唱新声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作为高校,我们更应该积极地传承和弘扬。希望通过本次非遗课程的开设,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相信在未来,这些传统文化会在不断的传承中得到发扬与创新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
